【楼道文化·睦邻共治】党建引领楼道蝶变,“向往号”列车串起民生幸福“站点”

2025年04月14日 来源: 真如镇街道

  近年来,真如镇街道不断探索实践“党建+楼道”共治模式,以最小公共空间为治理单元,通过激活居民参与,凝聚多元共治,打造特色楼道文化矩阵,以点带面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其中,车站新村居民区历经57号“向往号”楼组的破圈探索,“向往号”列车党建品牌培育,直至“红色向往号”闭环社区行项目启动,走出了一条以楼道微更新,撬动社区大治理的创新路径。

 楼道焕新孕育治理品牌

  走进车站新村57号楼,门厅处“向往号!车站新村始发站”的标语与红色波浪线交映,金黄色火车头标志仿佛正鸣笛启程,将“美化楼道,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愿景注入现实。这栋18层、210余户的楼组通过“党建+网格+自治”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物理空间的焕新,更催生出了“向往号”列车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

  “现在上下楼总能碰见熟人聊两句,楼道成了‘会客厅’!”居民王阿姨感叹。改造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以“三会”制度为纽带,构建起“党总支统筹-党员牵头-网格员包干-居民参与”的联动机制。党员志愿者带领居民自治团队开展“扫楼行动”,运用“熟人效应”破解堆物痼疾。

  曾习惯在公共区域堆放旧电器的张叔叔,在党员示范和邻里温情劝导下主动清理杂物,“个人行为不能拖集体后腿”逐渐成为楼内居民的共识。

  空间改造与理念传播实现了同频共振。火车站主题设计暗藏治理巧思,让文明准则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推动57号楼道空间成为凝聚共识的党建微阵地,为“向往号”列车党建品牌的深化注入动力。

 民生服务拓展幸福半径

  “向往号”列车的辐射效应远超出楼道范畴。居民区党总支以57号楼为支点,撬动民生服务在居民区同步升级:增设便民门解决“绕路难”,修建汀步道方便居民出行;改造中心花园和健身苑点,打造生态共享活力空间;引入惠民早市破解“买菜难”……系列“向往号”民生实事项目让治理成果可感可及。

  最新落成的“一米花苑”成为新亮点。51号等楼道的园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绿化自治小组,将闲置边角地改造为“一米花苑”。

  在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党建联盟单位东华大学的支持下,这里既保留了居民自栽花草的野趣,又增设了休憩长椅。如今,更多赏花人变身护花人,自治共治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小花园改造后,小区变得更美,大家更愿意下楼交流了。”李伯伯连连点赞。

  闭环服务释放共治新动能

  近期启动的“红色向往号”闭环社区行项目,标志着治理再升级。这列红色向往号“列车”串联起真如镇街道十个居民区特色站点,涵盖健康义诊、便民理发、微修服务、政策咨询等“医食住行”全场景需求,将便民、惠民服务送入更多家庭。

  “每个站点都将结合居民‘点单’内容提供相关服务。”后续,“红色向往号”闭环社区行项目将在曹杨花苑等十个居民区开展,形成“需求收集-服务配送-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民生幸福在“最后一公里”加速抵达。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