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关注:产城融合的TOP样本

2025年07月08日 来源: 解放日报

  7月7日,《解放日报》以“普陀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领‘一带一心一城’发展”为题,关注产城融合的TOP样本。在普陀区“一带一心一城”的战略布局中,桃浦正向着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愿景大步迈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前沿赛道,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当前的普陀区,正聚力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普陀“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发展。“一带”即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已从传统景观水岸蜕变为产城融合的活力空间,推动科创要素与金融生态深度融合;“一心”即真如城市副中心,正积极推进区域科技、产业双向发力和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一城”即桃浦智创城,正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中心城区转型示范区。

  放眼整片桃浦地区,这里正向着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愿景大步迈进,积极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前沿赛道,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科创底色还与生态绿色相互交融。据统计,如今桃浦镇绿化覆盖率已达32.18%,人均公共绿地达29平方米,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占地100公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共绿地——TOP中央公园被评为美丽中国优秀环境,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无数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市民休闲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绝佳去处。

  而低空经济赛道创新企业高巨智创,则在公园内打造了2000平方米的无人机实训基地,设置无人机展陈、场景体验区、户外编队教学区、现代科技教室、竞技互动区等多功能空间,为产业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聚焦低空文旅、低空科普、低空赛事三大业务板块,构建“展演+教育+竞技”的立体化发展模式。企业负责人介绍,选址安家桃浦,不仅可以进行小规模的低空飞行实操演练,这里的配套布局、交通优势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跨城联动潜力,都让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桃浦还注重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引领符合产业布局大方向的相关企业一起更新升级,推动地区转型发展。在西北物流园区内,区镇联动助力存量用地就地转型,将打造一座标杆性“零碳园区”——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

  普洛斯产业园采用原址重建的方式,借助产地联动政策帮助企业实现物理空间更新扩容、做大供应链载体的基本盘,打造专注于高端时尚、高端餐饮及医药冷链产业的智慧、绿色供应链旗舰园区,项目囊括冷链投资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电商中心等业态。一期项目工程将于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据测算,转型后的单位面积产税效益将有极大提升。

  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效果图

  作为普陀区“一带一心一城”中的重要“一城”,桃浦智创城正坚持对标国际一流,以“宜创、宜业、宜居”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中心城区转型示范区。

  立足普陀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北翼重要节点,桃浦智创城重点围绕创新经济、总部经济两大功能融合方向,持续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临港集团智创TOP114万平方米产城综合体为标志,吸引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中电科第五十研究所、东方雨虹、德爱威、睿创微纳、灿瑞科技等众多知名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依托核心区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与沿沪宁城市企业加强交流,吸引更多企业来桃浦智创城投资兴业。

  同时,桃浦智创城还谋划建设国际创新城,积极开展多国别创新合作,已有220余家创新企业落户园区,集聚各类知识产权近1000件。与张江集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共同打造的“原点孵化器”已成立,未来孵化项目将优先落地桃浦地区;与德国、以色列、新加坡、奥地利以及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创新团队建立合作关系,为产业链、创新链、国际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城融合步伐在这片土地上日益加快,一批高能级配套正在同步推进。”桃浦智创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智创TOP604、605、606地块,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办公载体资源;中环桃源里、普陀金茂府、宝华紫薇花园等高端住宅项目,全方位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安生学校、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等国际学校、高端养老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上外附属桃李未来实验学校已开工建设,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为现实。

  一条沪宁高速公路,正从连接上海与江苏的交通枢纽,成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高速通道。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奔赴,从松散合作到制度协同,普陀区依托“一带一心一城”的空间优势,正重塑长三角协同创新的地理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