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普陀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各有关单位:

《2025年普陀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已经2025年6月14日区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7日

2025年普陀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根据《2025年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市数据局2025年工作要点》和普陀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深化“三网融合”,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一)深化管理服务融合,推动协同增效。发挥区城运中心城市管理、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等业务融合优势,从城市治理裉节问题入手,推动“三张网”加速融合。聚焦基层治理普惠应用与实战效能提升,坚持“无感管理”支撑“有感服务”理念,推动业务流程隐形化、服务触达精准化,以数据在途替代群众跑腿,把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服务体验。在服务侧,以“统管”赋能“通办”,对城市管理高频难点事项共性分析,赋能政务服务精准触达。在管理侧,以“通办”助力“统管”,将各行业、领域的数据要素在城市运行管理中协同创新,助力城市运行管理。(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强化数据赋能。联动“一网协同”,推动区、街镇、综合网格数字建设,以12345热线工单、网格部事件等数据为重点,根据各综合网格重点难点事项分析梳理、分类施策,赋能基层治理从已发生的事件中看走向、看发展、看变化、看趋势。赋能综合网格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内部力量协同联动,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发挥,三跨问题、失灵失效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积极开展物业治理“削峰”行动,通过热线画像、数据分析、预警研判等方式,找准物业治理高频问题,实现物业治理在网格内“同题共答”。(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三)推进视觉中枢建设,赋能各级指挥调度。聚焦“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场景穿透”三维发力,推进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区公安分局、区建管委、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视频资源,探索以创新算法、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应用,强化视频分析能力向各单位赋能。针对节假日、防汛防台、极端天气及重大活动涉及区域,形成视频巡逻点位预案,助力各级指挥调度处置,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进一步加强苏河沿岸运行状况动态管控,完善苏河监控覆盖体系,补充苏河岸线监控盲点,推进苏河治理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公安分局、区建管委、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四)打造“图码链”融合场景,赋能时空治理。以“时空一张图”为基础,推动时空数据与“随申码”“区块链”深度融合,构建“图码链”一体化治理体系。推动区级“一张图”节点建设,形成向上接入市级平台基础能力,实现对各类时空数据的承接和代理,向下支撑本区网格、社区等领域的精细化治理,赋能更多时空应用场景。深化“随申码”在掌上政务服务的应用,围绕“一件事”集成服务在“审-管-执-信”全过程中的协同联动应用,打造良好的市场准入准营和投资创业环境。探索在苏河治理、医疗急救、智慧工地、特种设备监管等领域,实现数据上链存证,确保权属信息可溯源、流转过程全透明,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区建管委、区城管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五)深化“百事能”场景应用,驱动基层治理转型。以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为技术底座,推进“百事能”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加速“百事能+”垂直领域拓展,完善知识库智能路由与大模型标注调优机制,打造“智能问答—知识共享—效能提升”闭环,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聚焦政策查询、办事指南、智能问答等高频场景,优化市民端政务服务精准触达。赋能社工端“AI工作助手”,提供工作总结、公文生成、活动策划等全流程智能工具,推动基层事务“量质双升”。深化居委端知识图谱应用,整合社区治理案例库与工作手册,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辅助精准决策。强化管理端数据驾驶舱功能,实时监测服务效能、热词趋势,为领导层提供数据驱动的治理洞察。(责任单位: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六)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合力监管夜间施工。以“一网通办”归集工地施工申报信息、“一网统管”赋能智能监测预警、“一网协同”驱动跨部门联勤联动,构建工地夜间施工闭环管理体系。整合工地出入口视频监控、噪声感知设备、施工许可数据等多源信息,通过算法动态识别夜间违规施工行为,抓取违规证据并依托权责清单将违规线索自动分派至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街道,同步将违规记录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倒逼施工方规范作业,探索治理模式从“末端执法”向“源头防控+过程监管”转型。(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建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强化感知体系,协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七)加强技术支撑,助力城运应急工作。在区城运应急委指导下,探索技术支撑、集中办公、联合值守等运作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应对“力量统筹、指令直达、响应同频”,构建平急转换顺畅、协同联动高效的“大安全大应急”治理体系。区级层面,各相关单位落实区委、区政府要求,及时更新完善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具体措施。街镇层面,加强应急力量配置、规范应急工作运行、强化统一指挥调度,保持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运行态势。(责任单位:区府办、区应急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八)迭代数字体征,完善风险感知体系。全面推进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迭代升级,重点围绕气象、环境、人口、供给、交通、安全、民生、舆情等维度,构建通用型与特色型相结合的数字体征指标体系。各行业单位以自身数据为基准,配合做好预警阈值的设置工作,科学划分行业风险等级,将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打造成为引领城市创新发展的“指南针”,透视城市运行态势的“体检表”,洞察城市风险因素的“预警器”。(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委网信办、各相关单位)

(九)多模态泛感知,绘就风险预警体系。汇聚整理主流社媒平台民情动态,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感知消防、交通、水电气等领域风险隐患,生成城市风险信息。构建“迹象识别—线索预警—事件管理”逐级感知体系,动态监测城市运行体征,支撑领导决策科学化、指挥调度精准化。(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区委网信办、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优化网格巡查机制,靶向治理安全隐患。制定《网格化案件上报小类赋分系数详表》,对安全隐患类、高频问题类案件差异化赋分,提升案件上报质量。各单位实行安全隐患“清单化”管理,加注“风险隐患”标签,建立专项督办机制,对处置滞后、逾期未结案件实时预警、限时销项。(责任单位: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一)加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管理,织密安防网络。落实《普陀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文件要求,强化公共视频在风险防控、治安管理、应急处突等场景的实战效能。严控建设质量,对新建视频项目实行“仿真评估—专项审核”双机制,确保布局科学合理。强化运维监管,对已建视频项目按照视频建档率、档案准确率、平均在线率等指标量化评估。依托全市“一张图”能力,多维度关联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重点场所精准定位,实现场所直达,区域展现。(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公安分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二)科技支撑值班值守,打造智慧应急指挥中枢。以“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数字化”为导向,立足“一网统管”支撑平台定位,强化与专项系统数据双向赋能,以数据赋能决策、以协同提升质效,提高全区值班值守能力。加快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纵向贯通市、区、街镇三级调度体系,横向联通应急、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动态归集突发事件、物联感知、舆情热点等数据。探索“数字孪生实景子系统”在应急突发场景的应用,构建实时画面与道路、房屋等数据要素虚实结合的感知网络,赋能精准决策指挥。(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三、丰富“一网统管”场景创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十三)赋能电梯监管,倍增使用安全。制订普陀区住宅电梯物联网运行标准,以电梯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从源头破解“电梯困人故障频发”“维保作业弄虚作假”“设备超期未检运行”“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梯”等安全管理难题。通过智能物联设备实时采集电梯运行数据,运用AI算法动态识别异常状态、违规行为,同步对接维保单位,切实提升电梯困人救援效率,以“一网统管”数字化监管实现电梯安全“全时段监测、全流程追溯、全闭环处置”。(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四)赋能民生关怀,筑起暖心屏障。在独居老人住所部署智能水表,建立用水频次、时间、流量等数据特征模型,运用AI算法动态识别异常后在“一网统管”告警提示,联动社区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实现健康风险早发现、紧急情况快响应,打造有温度的数字化养老样板。(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街镇)

(十五)赋能生态保护,筑牢水域防线。着力破解“污染溯源不及时”“生态风险难预判”等治理难题。布设水质感知设备、监测站等,实时采集pH值、溶解氧、总磷、氨氮等核心指标,丰富“一网统管”环境监测维度,构建“分钟级监测-多维度分析-靶向式处置”水域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建管委、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六)赋能历史保护建筑安全,当好安全哨兵。以历史保护建筑安全感知为突破口,通过感知设备实时采集楼体沉降、振动冲击等数据与“一网统管”物联感知平台实时连接,动态监测楼体倾斜、裂缝扩展等形变数据,推动历史保护建筑管理从被动抢险型向预防维护型转变。(责任单位:区房管局、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西部集团、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四、夯实数据底座,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十七)检验优化各类系统场景。以需求匹配程度和使用效能情况为标尺,梳理各单位“一网统管”系统场景效用情况。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场景功能,对已建系统再优化、再提升,以“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实战管用”为工作方向,推动各类系统场景从“能用”向“好用、爱用”升级。(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八)探索新兴技术治理新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赋能城市数字底座和行业大系统大平台,支撑全域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智融合治理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探索建立“AI+数字政府”场景需求库,分批次推动场景落地。加强AI赋能“一网统管”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大型活动保障预案生成,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高效处置政务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十九)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对标《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以市级数据标准化体系框架为指引,聚焦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流通应用三大领域,鼓励拓展行业数据标准建设。根据本市数据开放计划和指导目录,动态更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及开放清单,持续提升开放范围、质量以及更新频率,开展应用成效绩效评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落实市级授权运营制度,规范数据授权流程与安全监管,加快推动体现普陀优势的开发主体培育。各单位积极拓展公共数据上链范围,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审核授权等全流程信息上链。(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委网信办、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十)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完善本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开展《上海市普陀区公共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优化数据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落实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公共数据溯源分析能力。提升网络数据安全风险应对能力,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攻防演练活动,做好重要敏感节点数据安全保障。强化数据使用方风险监测,定期开展用数单位数据安全能力评估。发挥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等安全领域市场主体作用,推动打造数据安全领域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场景项目。(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委网信办、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十一)深挖热线数据价值,赋能城市“治未病”。秉持“12345+X”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引攀探测器”作用,梳理热线工作短板,联合行业部门、专家团队等,为民“发声”,做到数据来自群众、赋能群众、为群众所用。以多源事件融合为核心,整合市民热线、网格上报、智能发现事件等城市运行数据,建立统一事件分类标准及多维度标签体系,实现跨系统事件同步及动态管理。围绕“削峰、斩尾、强基”的工作目标,聚焦城市安全、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发、频发、突发事件,深度挖掘事件关联关系、成因及趋势,为城市管理、风险防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助力城市“治未病”。(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信访办、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十二)发挥海纳小镇优势,建设数字化转型新生态。积极发挥海纳小镇在长三角一体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起到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作用,依托海纳工程院等平台创新策源和共性服务能力,以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为双轮驱动,让“一网统管”数据“活起来”、要素“动起来”、资源“链起来”,加快探索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发改委、区科委、真如副中心公司、各相关单位)

五、注重强基固本,聚力打造全面过硬城运队伍

(二十三)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提升全域协同治理效能。各相关单位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专项推进、责任部门具体落实”的分级责任体系,实行责任清单化管理,明确任务分工与时限要求,确保数字化治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依托“一网统管”平台积极开展风险研判、流程优化与效能评估,定期报送应用成效,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治理格局。(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十四)注重专业精干,建强各级专家团队。组建涵盖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领军学者智库,建立课题攻关机制,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等关键场景提供决策支撑。探索与高等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定向培养兼具管理能力与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创新机制集聚一批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形成覆盖政策研究、技术研发、场景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智力动能。(责任单位: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区人才局、区科委、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二十五)注重系统培训,增强体系数治素养。组织年度“一网统管”“2+X”专题培训,分层分类开展业务专项培训。发挥“一网统管”实践基地作用,丰富理论体系,提升各级人员数治思维水平和数字化应用能力。围绕安全、经济、城建、民生、文化、生态等行业格局,聚焦数字化治理裉节问题,定期开展交流互动、合作攻坚、共研共商。发扬“敢打硬仗、务实扎实、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的城运作风,打造一支具备过硬数字素养的干部队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各相关单位、各街镇)

分享: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