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体育系统、各有关单位:

《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现予印发。

特此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

                               2025210

 

 

普陀区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普陀区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全年重点目标任务,打造更有特色的大型体育赛事,开展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构建更加科学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探索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道路,绘就绚丽的“半马苏河”体育秀带。

一、构建高标准公共服务体系,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一)倾听基层需求,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区体育局积极推动各类体育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一方面,不断打造高品质综合性体育设施,协助市体育局推进市体育宫改建与苏州河长风段水上运动常态化试点工作研究建成“桥下轻极限公园”,打造全新“体育+”新空间。另一方面,持续深挖“金角银边”体育资源,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建成53处市民健身苑点,18条市民健身步道、3片市民球场,2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处市民健身驿站及1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化水平

(二)汇聚双方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

会同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切实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在向市民开放期间的服务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工作,努力满足市民对日常健身的迫切需求。全年共有52所公办学校和1所民办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对市民开放,开放率达到96.3%,提前完成“十四五”体育专项规划任务指标。

(三)加强分类指导,提升科学健身普及率

在体育类公益培训配送方面,借助微信、小红书、“运动分”小程序等多渠道扩大招募范围,开展公益体育技能配送项目。年内共完成市、区级24个体育类公益项目培训配送2760场,惠及23200人次,并面向居村开展了8场科学健身讲座和22场太极拳培训,进一步给居村赋能。推进国民体质监测方面,全年新增3个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点,完成12000人的体质监测,切实落实监测目标并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提升能级,对其中2880人进行了常态化体质监测,推动监测工作从“数据采集”向“科学健身指导”为核心进行转变,真正做到体质有评估、健身有指导。

二、打造高质量体育赛事活动,彰显普陀城区的软实力

(一)举办更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

区体育局围绕“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发挥“半马苏河”得天独厚的水岸资源,共举办了三项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总参与人次达1.5万。第二届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比赛围绕打造最具烟火气的半马赛道在规模、品质、宣传和保障方面进一步升级,共吸引7,000名跑者参与。第二十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36支队伍,700余名运动员参加,以赛事为媒介向全世界展示普陀“半马苏河”的水岸魅力,也为推动苏州河水上运动常态化试点提供参考样板上海10公里精英赛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共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名跑者的参与,成为了提高普陀城区影响力的标杆赛事

(二)构建更完善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

坚持深耕本土品牌赛事努力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全圈层受众、全品类项目的“约战普陀”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全年举办“约战普陀”系列赛事52项400余场,超5.8万人次参与。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届“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深度推动文旅体商的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半马苏河的“运动十二时辰”创新举办跑酷、卡丁车、HADO等潮流小众体育项目,进一步扩大“约战普陀”的“朋友圈”。协办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全年承办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橄榄球、篮球、空手道等7个体育项目,总计2,000余人次参赛。组织全区各街镇、体育类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团队,参加近40项市民运动会总决赛,圆满完成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普陀区代表团参赛任务。开展“残健融合”活动。推动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率持续提升,10公里精英赛期间特别设置了竞速轮椅项目,内年还与区残联联合举办普陀区“残健融合”运动会,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作出贡献。

(三)丰富青少年体育系列赛事活动

区体育局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申办了冰上项目、排球、击剑等10场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全市参赛运动员近3,700人次,并通过不断细化赛事服务保障和创新举办形式,把优质的体育赛事服务送到青少年身边。搭建多样化的区级体育赛事平台,按照“星耀普陀”2024年普陀区青少年体育系列赛竞赛计划,全年共举办击剑、龙舟、游泳等31个项目的区级赛事,全区参赛学生约1.5万人次,体育以更多元的形式融入青少年课余生活。

三、共建高效能体教融合模式,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一)深入调研走访,下好项目布局全盘棋

区体育局始终把体教融合作为发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破题”之策,切实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与竞技体育运动水平融合发展。年内深入训练单位、项目布局学校、社会合作办训俱乐部等单位开展调研走访。以备战市运会为总目标,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发展为切入点,以丰富学生体育技能为抓手,通过系统性的调研进一步完善普陀区学校体育“一条龙”项目布局,提高重点项目覆盖范围,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学校特色体育发展,做好各项目运动队梯队建设,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十八届市运会备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实常规工作,守好青训条线主阵地

区体育局积极落实体育后备人才一二三线贯通,2024年向市体育局报送一级运动员材料43人,向二线运动队输送了55名优秀运动员,全年度共注册教练员113人、注册运动员3,700人25名注册运动员被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年内,认真开展运动员选材测试共有19个项目超1,500人次参加测试,加强运动员管理跟踪,确保人才库数据及时更新。强化青少年训练保障工作,推动区少体校训练综合保障基地改建工程竣工,完成区青少年足球学校新校舍选址租赁工作,启动普陀体育中心田径馆和击剑馆维修,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业余训练单位办公管理、日常训练的软硬件条件,切实提高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科学训练水平。重视对教练员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全年覆盖全体教练员共开展5场集中教育培训,并开展教练员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优化教练员梯队建设。

(三)深化体教融合,画好人才共育同心圆

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完成2023年度普陀区体教融合考评工作,举办2024普陀区体教融合星耀奖颁奖典礼,进一步激励青少年体育工作者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推行优秀教练员进校园,鼓励专业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专项课程改革,10名教练员与区内10所中小学成功签约。在体教融合机制保障下,落实“人人上冰”计划,授牌16所“冰雪项目特色学校”,组建首期花滑社团并在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花样滑冰公开赛中斩获队列滑儿童组第一名。在人人掌握传统体育技能方面,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和区内体育场馆的公益普惠属性,与区教育局联合推进“人人学会游泳”项目,实现小学四年级和初一年级全覆盖共有7,699名学生参与

(四)携手社会力量,取得合作办训新突破

联合社会力量办训。区体育局与优质第三方办训机构合作办训,开设了花样滑冰、冰球、击剑、攀岩等10余个运动项目,补齐项目建设短板。尤其在冰上项目方面成绩斐然,共建培养的7名短道速滑运动员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为上海队实现了短道速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获得了2银2铜的好成绩2024-2025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第一站比赛中,收获了1金、1银和1铜的优异战绩。开展社会基地申报工作。完成2024—2026年“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申报及实地检查工作普陀区共有4家社会机构申报,均成功获评,且其中1家获评精英基地用好社会力量推进普陀女足发展普陀女足发展专项基金、医疗康复合作第三方的保障下提升普陀女足体能训练及运动康复保障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普陀女足的服务保障工作。

四、应对新发展形势,找准体育事业发展突破口

(一)开展行业监管,引导体育企业合规经营

持续做好高危体育项目日常监督,开展游泳场所救生技能“大练兵”、心肺复苏、AED实操培训,提升游泳场所相关人员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年内作为全市跨部门联合监管试点单位,对高危险性体育场所累计开展检查620余家次,累计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审批事项40件。开展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加强日常监管,提升机构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办证业务培训为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家机构获得办学许可证。同时,还加强体育行业预付费监管,召开体育健身预付费经营机构政策宣贯,进行相关文件政策解读,并密切监测辖区内可能出现经营风险的培训机构及健身企业,做好风险防范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出动检查人次134人次,

(二)稳增长促消费,促进体育市场良性发展

加强体育行业预付费监管。召开体育健身预付费经营机构政策宣贯,并率先在区属场馆公示营业信息,引领体育行业规范经营。积极参与《体育行业实施办法》《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等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相关文件制定,促进体育健身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密切监测辖区内可能出现经营风险的培训机构及健身企业,做好风险防范。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做好社会稳定工作,2024年专项处置“一兆韦德”、“乐旋乒乓”等非正常停业案例6例,努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好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超额完成体彩销售目标。2024年普陀区体育彩票发行工作稳中有升,截止12月31日电脑型体育彩票销量2.93亿元,即开型彩票销量4810万元,共累计销售3.4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积极开展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2024年普陀区内共有31家场馆参加体育消费券配送活动,区属体育场馆覆盖率100%。普陀区消费券订单总额3017382.9元,消费券使用金额896840元,拉动消费比3.36倍,位列全市第三。

(三)加强安全管理,释放场馆公益属性

加强对各体育场馆日常安全监督检查,部署各重要节点期间安全防范工作抗击台风“贝碧嘉”“普拉桑”等,安全、平稳、有序地渡过汛期全年,共召开系统安全生产会议2次,开展专项安全抽查24次培训安全演练38次,场馆建设施工管理培训会2次,个人消防安全培训考证10人。普陀体育中心完成“清障拔点”消防改造工程,切实加强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安全。启动真如体育场和曹杨游泳第三方场地租赁和委托运营管理招标工作,并在招标增加了全民健身公益时间段,切实提升了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四)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及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区体育局坚持“全域覆盖、全力推动、全员参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共对接企业31家,落地企业11家。完成2023年度普陀区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工作截至2023年底,普陀区体育场地总面积165.0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33平方米/人

分享: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