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育才”炼就“百宝箱”!看宜川如何锻造基层善治“多面手”
2025年07月02日 来源: 宜川路街道近日,宜川路街道中远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百宝箱书记”恽梅因其出色的治理能力赢得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市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人物。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网、阿基米德APP、“学习强国”、青春上海、上海普陀等多家媒体通过深度采访,生动展现了她在超大型社区治理中的动人故事与创新实践。在系列报道中,媒体也深入剖析了宜川路街道通过持续践行“一线育才法”,系统化培养基层治理人才、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成功经验。今天,跟随小宜去了解一下宜川路街道是如何培育基层干部的。
一线育才,强化初心勇于担当
近年来,宜川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细分“一线育才法”,着力推进深学细悟、培育选拔,开设“丈量学堂”强化案例讲演和现场教学,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作为居民区书记,恽梅积极发挥核心骨干作用,带领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两委班子,深入践行“丈量工作法”,作高龄电梯换新的推动者、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践行者,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化解者。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先后荣获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妇女之家示范点等多个先进集体荣誉。她个人先后获评2025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等,更作为普陀区唯一一名居民区书记赴北京参加全国居村书记主任主会场培训。
一线育才,凝聚社区有生力量
街道践行丈量理念,深化“四百”大走访,推进社区干部发挥“铁脚板”作用,眼睛向下,脚下沾泥,深入基层走访,倾听百姓民意,回应百姓需求。
在推动小区高龄电梯换新中,恽梅打造形成了以“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为核心理念的党建特色品牌,提炼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3411”换梯工作法。此后,恽梅同志结合小区换梯的成功实践,提出《关于打通老旧电梯更新堵点的法治观察建议》,获评2023年度十大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
在这一法治观察建议的基础上,又积极配合区委依法治区办对换梯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反复论证,于2024年6月形成全市首部换梯工作指引《普陀区既有住宅更换电梯软法指引》,进一步明确细节、规范责任,让换梯可以“套公式”,该软法指引已让兄弟街镇成功换梯,并受到央视、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中远三委基层法治观察点获评2024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点。
一线育才,深化机制破解难题
街道坚持把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锻炼,让年轻干部多蹲苗子、多磨性子。聚焦旧区改造、苏河贯通、矛盾化解等重难点工作,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工作专班。在各类社区治理攻坚战中,党员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践行“敢于担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超越”的“四敢”精神。
作为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书记,恽梅带领班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通了苏州河贯通的最后一个“断点”,获评“上海城市治理优秀案例”。
同时,通过扎实的“四百”走访工作,丈量社情民意,沉淀了适合基层“土壤”的社区治理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区域化党建”“微网格治理”“居委法苑”“柔性治理+专业支撑”等多个治理法宝,落实了“小区道路改造升级”等群众关切的难事急事,实现了从实践论到方法论的优化升级,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民主协商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善治良好局面。
一线育才,扎根群众典型引领
为了加强书记队伍建设,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打通干部发展路径,让居民区干部体会到“干好有奔头,有为更有位”。街道强化考核激励,将社工等级、所获荣誉、学历晋升等与绩效考核挂钩,市级荣誉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力弘扬扎根一线、为民办事的靠谱作风,并持续选树一批具有特色标签的“领头雁”典型,先后选树了14名群众认可、个性鲜明的“标签书记”,并推出一批民情笔记和社区治理工作案例。
作为“首批标签书记”队伍的一员,恽梅积累下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并在与区域化党建单位、兄弟街镇联组学习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社区这个基层治理的“底盘”上持续领航,整合力量破解难题、盘活资源赋能社区,提炼总结形成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法宝”,受邀在市区多场重要会议上分享交流,成为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案例教学点讲解导师,列入上海市普陀区委组织部“百师百课”名单、“大思政课”导师名单等,致力于当好基层宣讲员,做好“小城善治”实践。
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党建联建,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在1690党群服务中心调研时,以一线实践和总结探索,全面介绍超大型社区“居委法苑”法治建设。
在浦东干部学院现场教学案例中先后接待了各省市6批次干部专题研讨班,向300余位厅局级分享社区治理经验,进一步发挥好“标签书记”对年轻书记的结对带教作用,形成“大梁带小梁”的良好氛围。
“当居民区书记这些年,我越来越明白——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只有点点滴滴。”恽梅表示,未来,“百宝箱书记”还将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让百姓的“愿望清单”变为“幸福账单”。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培养更多年轻书记,为社区治理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