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破局”物业选聘难题!宜川这个老旧小区探索“质价提升”新路径
2025年04月08日 来源: 宜川路街道4月3日上午,依托融创网格联动会商和协同处置机制,在居委会全体人员、社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共同努力下,农林101弄小区于今日顺利完成物业费调价、物业选聘、物业合并工作,区域合并后首家物业公司正式入驻。
接下来就跟随小宜一起走进农林101弄小区,去了解一下这项工作来龙去脉吧。
1背景:物业真空困局
农林小区(农林路101弄)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5个自然幢、14个门牌号组成,现有居民378户。因历史规划原因,小区长期处于“三区分治、物业管理不统一”的困境。
其中,中山物业管理服务农林路101弄1-10号楼,服务仅限物业维修等管理事项;德易物业管理服务农林路101弄10-13号楼;而农林路101弄14-16号楼为动迁遗留片区,长期无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不统一,导致了小区维修基金无法启用、公共设施维修依赖居民自筹、楼道灯损坏需挨家收钱、水管爆裂靠临时摊派、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停车位等问题的出现。
2破局:从“分散治理”到“融合共建”
围墙内外的蝶变
在宜川路街道支持下,农林居民区党总支启动“破冰行动”,2021年居委会联合房管申请到区里“美丽家园”综合修缮,对小区全面修缮、攻克管线入地、停车位规划等技术难题,完成围墙合围、监控全覆盖、车位扩容等项目。
改造期间,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历时3个月完成378户全覆盖走访,针对围墙建设争议,党员带头化解居民“怕占地”“嫌麻烦”等抵触情绪,环境得以改善,居民信任度提升,14号楼张阿姨感慨:“现在晚上散步,再不用打手电筒躲着车走了!”
做好三个小区的“团圆饭”
面对垃圾分类暴露“开放式”管理弊端,农林居民区党总支借势推动“三区融合”,打破1-16号楼分治格局,组建跨片区联合党支部,吸纳3名楼组长进入党总支,整合原三区保洁力量,由街道居委代管托底收取垃圾清扫费及聘请清洁工服务,垃圾清运效率大大提升。2021年,经业主大会表决,小区正式实现“三区合一”,为物业选聘扫清体制障碍。
物业选聘攻坚 党建引领破冰突围
2024年1月,新的业委会成立后,面对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再次对物业选聘提上日程,但同时也面临费用困局、信任危机、市场遇冷三重考验。
3破题:“价格困局”与“信任危机”
针对物业选聘过程中的三大痛点,农林居民区制定物业选聘标准。针对老旧小区规模小、没收入、收费低的特点,通过房办推荐定向对接3家具有老旧小区管理经验的物业企业,通过12轮四方会谈,探索“共享物业”模式,与相邻小区联合引入物业企业,通过规模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既保障服务质量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因此,其中昶仰物业公司符合此标准,房办和居民区党总支杨书记与其交涉,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开展3次会议商讨,在双向选择意愿下,昶仰物业愿意接管农林小区。
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多次开展会议,邀请居民共同探讨物业费定价等问题,最终确定了适合小区实际情况物业费标准,充分体现居民参与和信任。对于居民对物业费调整的疑虑,居民区党总支实施“党员包干织密红色网格”,将收费难题转化为民心凝聚工程。
农林居民区还积极组建由社区社工带领20名在册党员、14名楼组长构成"多网格",划分8个责任区开展"四百"大走访。逐户发放《物业服务需求调查表》,同步建立“一户一档”诉求清单。走访中发现,14-16号楼居民对“突然收费”反弹最大,16号楼老党员王师傅带头成立"老伙伴宣讲队"形式讲述:“以前修水管还要出钱,现在五毛多能请专业物业,启动维修基金,钞票用在刀刃上啊!”同时,利用社区广场、老年活动开展“物业知识小课堂”12场,通过情景剧演示、对比案例等形式,直观呈现物业管理实效。
经过多方走访宣传居民意识提高,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最终成功通过业主大会。
目前,小区正推进停车管理规约制定和维修基金启用,计划通过“三驾马车”联动,实现从“有人管”到“管得好”的跨越。
未来,农林居民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定期联席议事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共同推进社区精细化管理,探索老旧小区自治新路径,让居民共享“美好家园”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