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戏韵、杂技魔术……普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精彩纷呈 2025年06月16日
当江南丝竹遇见街头潮音,当非遗市集对话魔术舞台—— 6月14日,普陀区开展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以长风大悦城为主舞台,以TOP中央公园为分会场,联动全域街镇,邀市民共赴一场非遗探秘之旅,见证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活力。
长风大悦城:非遗雅集展生机
“金陵塔,塔金格陵......”琴音袅袅,韵律悠悠,一场以“丝竹戏韵 苏河雅集”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在苏州河畔拉开2025年普陀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序幕。江南丝竹、沪剧、上海说唱曲艺多种剧种轮番演绎,悠扬的琴音与韵味十足的唱腔,展现出传统音乐在当下的新生。
现场,热闹的非遗市集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令人惊叹的瓷刻画、技艺精湛的石雕和竹丝编手工品、栩栩如生的长征纸艺、巧夺天工的“鼓子卯”结构船模等本土非遗文创精品琳琅满目,构成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互动体验区人气颇高,身着汉服的孩子们在区级非遗传承人姚懿佳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制作麦秆画团扇。一位小朋友兴奋地挥舞着自己完成的作品说:“今天的活动就像一场奇妙的手艺大冒险,不仅有亲手实践锻炼,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弘扬非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与此同时,街头艺人激情澎湃的歌声萦绕着市集,引得现场的市民围拢在一起摇摆歌唱,与传统非遗展示相映成趣,让市民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在街头巷尾的自然交融与碰撞。“我们期望打造的是一种多元融合的节日氛围,为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TOP中央公园:杂技魔韵展魅力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绿地,TOP中央公园有着开阔的草坪空间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天下午,这里迎来了分会场的重磅活动——“艺起苏河SHOW·海派杂技魔韵大赏”。活动特邀海派魔术传承人、知名魔术师周舫领衔主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海派杂技魔术展演》。
演出汇集了上海杂技团历年荣获国内外金奖的精品节目,开场魔术秀、灵巧的球技、神奇的隔空取物与瞬间转移、惊险的顶技、幽默的“水果寓言”、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技、优雅的飘桌、绚丽的“炫彩”、趣味的三色球、刺激的“单手顶”等轮番登场,充分展现了海派杂技魔术惊险刺激与精致典雅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演出中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更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魔术的奥秘。观众倪女士在观看后兴奋地表示:“这场演出太精彩了!孩子们看得特别开心,我也被这些精彩绝伦的杂技和魔术深深吸引,对海派杂技有了全新认识。”
全域文脉联动:探秘传承绘新景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内涵在普陀区得到深度拓展。当天上午,区文旅局策划的“申活行”城市文脉微旅行——“半马苏河”历史遗产深度探秘之旅亮相。
市民们在专业导览带领下,探访了苏州河畔的前世今生——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旧址已化身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阜丰福新面粉厂旧址已变为网红商场天安千树,还有信和纱厂旧址已是如今的M50创意园……漫步于此,市民们既感知着苏州河畔的岁月沉淀,也清晰见证了这片土地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的精彩蝶变。
在M50创意园内的上海艺助行公益促进中心,参与者还亲身体验了区级非遗项目竹丝编手工技艺,领略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同日,由区文旅局制作的第五期“非遗在社区”系列微纪录片《石雕》《竹丝编》也正式首播,为市民提供了多角度了解非遗人文内涵的窗口。
不仅如此,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普陀区10个街镇也同步发力:长寿路街道的“非遗焕新·童趣里弄”体验日、长风新村街道的“非遗在社区”昆曲名段赏析互动、曹杨新村街道的“遇见非遗·星辰大海”非遗螺钿胸针课程等,通过展览、演出、市集、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基层社区共同绘就非遗传承的生动图景。
未来,普陀区将继续创新保护传承方式,激发文化自信,让本区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不断焕发生命活力,也让文化遗产“点亮”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