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至2024年12月27日,普陀区教育局通过随申办“人民建议征集”专栏、普陀APP和上海普陀区政府门户网站“人民建议征集”版块、普陀区教育局信箱等形式就“我为普陀依法治校献一计”开展人民建议专项征集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活动期间,共收到线上有关意见建议59条、线下有关意见建议3条,共计62条,其中涉及学校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13条,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建议10条,学校依法治校落实情况方面的建议20条,其他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方面的建议19条。
一、关于强化规范学校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1.修订学校章程,使“尊重章程、照章程办事、依章程管理”成为师生的共同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建立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机制,在加强内部治理、保障师生权益、强化风险防范等方面,普陀区各学校学段制定或修订多项制度性文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形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制度保证。
2.学校切实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依法治校日常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建设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依法治校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聘请法治副校长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如:门禁管理、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校园活动安全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随着校园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安全管理制度也应与时俱进。当学校新增教学设施、开展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面临新的安全威胁时,应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例如:学校引入智能教学设备,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网络防护、数据储存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时,要建立专门的活动安全预案,明确活动组织流程、安全保障措施以及责任分工。
二、关于依法推进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建议
1.构建家校社共育的法治教育网络。在依法治校的征程中,家校矛盾若隐若现,时而激化成为阻碍教育的棘手难题。公检法部门选派经验丰富、擅长沟通的干警组成“家校法务顾问团”,与学校建立长效联络机制,提前介入家校事务。通过在校园里设立常驻联络点,当出现校园内的师生矛盾、生生矛盾、家校冲突等问题时,迅速介入、现场勘查、调阅资料,依据法律厘清学校安保责任与家长监护责任界限,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公正调解,引导双方依法理性维权,将矛盾消弭于萌芽,维护校园法治秩序稳定。
2.开展常态化法律知识普及专项行动。制定长期“家长法律学校”计划,有关部门联合教育主管单位,为辖区内学校量身打造系统的家长法律培训课程,定期入校开展专题讲座。线上,定期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视频,细分章节讲解家长在孩子品德塑造、学业督促、身心呵护等方面的法定作为与禁为;线下,入校开展巡回讲座,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家庭管教责任界限问题,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家长应履行的教育、引导、监护等法定职责,结合因家长疏于管教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权益受损的真实案例,以鲜活事实敲响警钟,让家长明确自身法律义务绝非空泛条文,而是关乎孩子成长轨迹的关键指引,从思想根源提升重视度,确保日常教育行为有法可依。
3.充分发挥学校法律顾问作用。虽然大多数学校已配备法律顾问,但其作用往往局限于处理突发事件或纠纷时的事后咨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律顾问功能的全面发挥。建议鼓励并支持法律顾问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服务”,可以适当提升法律顾问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参与度。如建立常态化的法治教育培训机制和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审核。
三、关于聚焦落实学校依法治校方面的建议
1.组织沉浸式法治实践体验活动。开展“法治少年成长营”等长期项目,定期组织亲子法律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法庭,家长与孩子同组模拟庭审校园案例,从角色代入中体会法律威严;法治社区调研,带领家长孩子走访周边社区,调研未成年人权益保障落实情况,公检法人员随行指导,促使家长将法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以法治思维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全方位助力依法治校落地生根,实现依法治校内外联动。
2.开展法治启蒙教育。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规则意识。比如,在生活活动中讲述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设置遵守排队规则的环节。开展法治主题活动,如“法律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了解警察、法官等职业的职责,增强法治观念。
3.拓展法治副校长职能。学校目前都配有法治副校长,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专业性,结合当下学生实际,在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法治副校长还需协助开展的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等职责。拓展法治副校长的职能,既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也将为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创造积极条件。
四、关于其他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方面的建议
1.推进全面依法治校,打造校园法治文化空间。依托学校图书馆等资源,建设一个融合法治教育、自主学习、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空间”,一方面展示全面依法治校建设成果,另一方面打造法治教育的育人平台,推动法治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增添新活力。
2.案例库+智能问答平台。建立校园法治案例库,收集校内外真实的法律案例。同时可制作生动有趣的法治学习课件、动画视频等,便于低年龄段孩子理解。案例可分为不同类别,如校园安全案例(包括意外事故责任划分)、师生权益维护案例、知识产权案例(如学生作品的版权问题)等。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APP等渠道进入这个平台,输入关于学校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相关的问题。例如,“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欺凌,学校有哪些法律责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违反了哪些法律?”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后续,针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普陀区教育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细致研究,对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建议,将采取调研、座谈等方式进行分析论证,并积极推动建议在普陀区依法治校工作中的落实,为建设法治、和谐的校园贡献力量。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