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个人中心
-
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基因编辑技术在T细胞的应用”项目转化达成签约为此,以区内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牵线搭桥,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对接给了高校科技处的相关负责人。普陀区首单专利转化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的完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普陀区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优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等工作的资助,促进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首批完善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和鼓励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创新发展。下一步,普陀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着力提升区域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释放更高的效能。
-
长三角国创中心与普陀创新财政支持,新药研发企业获得资金“活水”拨投结合撬动市区两级战略合作在脑癌中,胶质瘤是最为恶性的一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该企业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联合普陀区政府和区国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支持,不仅是普陀区首个“拨投结合”项目、首个一类创新药研发企业,也首次成功试水由“一个项目”撬动“市、区两级战略合作”。
-
关于同意普陀区82套廉租住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的批复。
-
关于同意普陀区82套廉租住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的批复。
-
关于同意普陀区82套廉租住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的批复。
-
日前,由长三角国创中心联合普陀区政府和区国有控股基金公司共同支持的上海施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施江医药”)正式落地普陀。施裕丰很幸运,就在他焦灼犯愁时,遇到了一群保驾自己穿越“死亡峡谷”的“破风手”——长三角国家创中心、普陀区资本公司、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施江医药的成功落地,其实源自2023年区资本公司在大调研期间对长三角国创中心“拨投结合”科创孵化机制的学习调研。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的“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服务”自2018年成立以来,注重研发与转化双轮驱动,促成机器人平台发展双循环。依托平台实验室和研发基础对外提供共性技术转化服务,服务合同金额达15000万元,占整个机器人功能型平台领域近12%的市场份额,形成上海及长三角产业聚集效应。平台建立了成果熟化机制,目前已孵化近30家机器人企业,带动产值规模达15亿元。
-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集机器人研发、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2022年10月9日,“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服务规范”通过“上海标准”评价,获“上海标准”标识证书。上海标准证书获奖照片。
-
中国经济新春新观察丨“创新链”遇见“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近段时间,记者走访多地发现,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创新中心目前已联合全球科研机构、高校和业内头部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将在多个高价值场景中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