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个人中心
-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6岁以下幼儿园儿童为最多见,是一种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的疾病,得病的孩子可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咽峡部疱疹,多数孩子因口腔疼痛而影响进食,病程多在1周左右恢复,少数孩子可并发高热惊厥,极少数孩子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出现脑炎、肺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
殷勇介绍,约三成为鼻病毒感染,约40%至50%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大多为超过5岁的儿童,和去年的大规模流行不同,今年诸如坏死性肺炎、肺栓塞等并发症的病例都尚未出现,只有极少数发展至大叶性肺炎的患儿”。今年不少感染这一病毒的孩子躲过了去年那一波高峰,没有抗体保护。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首部《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发布。
-
病毒在三年来总体变化的特点如何。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权威解答还没有阳过的孩子或者老人,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了自己的感染,或者他们天生的免疫保护力比较强。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已经三年了,我们认识到,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从全球范围来看,微小的病毒变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
老年人平时接触的人不算多,是否没必要接种。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如病情尚不稳定,建议暂缓接种。③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④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现有研究数据表明和接种技术指南规定,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
-
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2022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
如果通过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确认了感染新冠病毒,在近期是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涉及感染和疫苗接种的间隔,其实也是疫苗接种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以及防控疾病的需要,免疫策略也会做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包括接种间隔。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一些重症以外,一些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包括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引起的相关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会导致重症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