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个人中心
-
近年来,石泉路街道中山居民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共同建设整洁美观、温馨暖心、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让这个老小区,悄然焕发出“家”的温度与“邻”的活力。楼组焕新添活力微改用心聚人心作为建于上世纪末的小区,光新大楼也一度不可避免地面临“设施老化、楼道杂乱”的老旧居民区通病。
-
【楼道文化·睦邻共治】党建引领打造美丽楼组,收获同一屋檐下的“多彩”幸福。一名名楼组党员主动担任起楼道的“清道夫”和“宣传员”,将堆物的被动清理转化为居民主动参与。 在每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楼组党员和专职网格员共同对楼道逐层排查,并详细记录楼道堆物情况,对顽固或回潮的堆物情况通过张贴温馨告示、上门沟通劝导等方式帮助居民进行处理。
-
作为城市社区的“最小单元”,楼组不仅是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更成为凝聚自治力量、传递邻里温情的重要纽带。在这里,一场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一次跨越代际的“银龄守护”行动,一项激活全域的“创意微治理”实践,正让楼组文化成为撬动社区自治的“支点”,书写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社区文明新篇。2025年,甘泉苑的楼组治理再升级,从“单一楼组”向“全域联动”跨越。
-
长征镇金沙雅苑居民区党总支挖掘楼栋特色,以“楼组文化建设”为突破口,选取3个典型楼栋,打造“邻里和睦楼”“党建聚心楼”和“民主议事楼”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发起“楼组议事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三方成立“楼组微更新小组”,围绕三个楼栋定位设计特色方案。“邻里和睦楼”增设了休息区、照片展示墙、楼组议事厅。
-
近年来,真如镇街道不断探索实践“党建+楼道”共治模式,通过激活居民参与、凝聚多元共治,让昔日冷清的通行空间,蝶变为承载人文关怀的“共享客厅”。2020年起,居民区党总支鼓励楼道内党员、楼组长、居民代表牵头启动自治改造,自筹资金实施“微更新”,完成墙面翻新、门厅美化、照明升级“三部曲”,更组建党员巡逻队实现了楼道堆物、电动车违规进楼等不文明行为的“动态清零”,让楼道成为文明新风的展示窗口。
-
走进石泉路35弄邮政大楼,一幅生动的文明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党员志愿者在楼道里穿梭忙碌,议事厅内居民们热烈讨论着社区事务,一楼大厅的文化墙上,一张张邻里互助的照片诉说着温暖的故事......这座建于2000年的商住两用高楼,在党建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130户居民共同绘就了一幅“党员先锋带头、三驾马车齐驱、楼组居民共治”的文明新画卷。
-
长征镇金沙雅苑居民区党总支立足基层依法治理要求,以“楼组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将法治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发起“楼组议事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三方成立“楼组微更新小组”,围绕三个楼栋定位设计特色方案。现在由“楼组议事会”发动楼内党员成为“宣传员”,挨家挨户走访征集意见,推动居民参与共治,楼组代表统筹各方建议再与居委会进行沟通,形成双向推进合力。
-
后来,一批社区青年们还集思广益,通过拉赞助、募捐款等方式,打造了“楼组议事厅”。社区青年们不定期在“楼组议事厅”内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凝心聚力,催生楼组自治基因随着年轻活力的激发,楼道改造过程中,长新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也使居民对第二梯队青少年们的态度从犹豫观望转为信服支持。
-
在这个充满爱的节日里,曹杨用楼道文化解锁社区“爱的密码”~。 在520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里,一场以“520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楼道文化节活动在曹杨新村街道拉开帷幕,为居民们带来一场楼道文化盛宴。 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社区示范生”的靓丽风貌吧~ 市集活动现场,曹杨辖区各居民区创意十足,将楼道文化发挥到极致。
-
长寿居民在自治中“唱主角”。居民区党总支本着“民事、民议、民决”的原则,积极为居民搭建“共商共议”平台,让居民们自己来当“设计师”,在自治中“唱主角”。于是,在党员金老师的倡导下,居民们以“楼栋特色”为主题进行讨论,自发成立了《楼组自治公约》,并张贴上墙,进一步引导着居民们合理使用公共空间、尊老爱幼、和谐共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