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个人中心
-
二、聚焦主责主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按照“高质量发展年”要求,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根据《普陀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相关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研究制定《普陀区区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
-
2024年,普陀区大力开展区域大气环境治理,主要聚焦移动源、扬尘源和餐饮污染源实施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三、疏堵结合推进餐饮油烟治理 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和各街镇,一是开展重点区域整治,推进重点区域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85套,完成甘泉集市等点位餐饮油烟扰民问题集中整改。
-
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暂定)新建工程设计方案获批。 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位于桃浦智创城核心区,项目将遵照区域性医疗中心医疗资源配置标准,并统筹提升医疗服务内涵,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打造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桃浦智创城核心区重要民生配套设施,打造包括日间诊疗中心、特色专病诊治中心、应急救治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及健康管理中心在内的初步定位为五大医疗中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就医需求。
-
推进停车资源优化和慢行交通体验提升民心工程。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停车难问题,构建“宜出行、优品质、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统,根据上海市《停车资源优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和《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总体部署,普陀区以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为抓手,持续优化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助力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一、对标一流,完善半马苏河治理的“精度”半马苏河岸线贯通开放后,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生活的好去处,加强岸线的开放管理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二、以人为本,提高半马苏河治理的“温度”城市建设不仅需要高度,更需要温度,面对沿岸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诉求,需要始终牢固树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继续做深做实半马苏河区域化党建,打造党建引领半马苏河治理共同体,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社会共治能级。
-
区建管委将立足服务民生,在冲刺“内环内主次干道入地率90%,内环内道路入地率70%”目标的同时,一方面全力推进区域主要道路轴线景观建设,重点推进中山北路、祁连山路等重要干道“美丽道路”建设。继曹杨地区“美丽道路”样板、万里无架空线示范社区创建完成后,再创更多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社区。
-
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建筑示范项目,普陀区2个项目成功获得国家住建部2024年“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同时落实2个光储直柔试点项目。普陀区深入落实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严格落实《关于规模化推进本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2024年共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54万平米,其中节能率不低于15%的面积为16万平方米。
-
方寸便捷点滴温馨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在48座厕所推行24小时开放,实行全天候专人专岗的保洁模式。“三时段”保洁标准即“每日开关门时段各进行一次系统保洁、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全面保洁、市民如厕后进行一次及时保洁”。 以民生为导向,进行适老适幼化改造。 方寸便捷,点滴温馨。
-
升级改造惠民生老旧公园焕“新颜”。纳入改造的5座老公园均位于普陀老城区,承载着很多市民的生活与回忆。 功能完善,全面提质升级。围绕青少年活动的主题,重构“勇敢者道路”,推动银锄湖和铁臂山全面焕新。 2024年,已完成武宁公园、长寿公园的升级焕新,其余3座公园的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
17座公园24小时不打烊共绘开放共享绿色空间。坚持“一园一策”原则,针对每座公园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开放方案。2024年共新增10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梦清园、沪太公园、枣阳公园、桃浦公园、梅川公园、管弄公园、未来岛公园、槎浦公园、李子园公园、春光公园)。一方面全方位排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在未来岛公园新增庭院灯60盏、监控探头32只,在槎浦公园新增庭院灯30盏、监控探头2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