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老旧楼道”变身“睦邻客厅”!看金沙雅苑如何用“小楼道”书写“大治理”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 普陀长征

一栋楼,承载着邻里温情;一方空间,凝聚着社区智慧。长征镇金沙雅苑居民区党总支挖掘楼栋特色,以“楼组文化建设”为突破口,选取3个典型楼栋,打造“邻里和睦楼”“党建聚心楼”和“民主议事楼”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451_906.png

“楼道太暗了、老人没地方歇脚、快递堆成山……”为了积极响应居民的需求,金沙雅苑社工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和居民们拉家常,唠出200多条“心里话”。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召开楼内居民代表商讨会,梳理出“空间美化、功能提升、文化赋能”三大核心改造诉求。  

如何让改造方案既接地气又有特色?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发起“楼组议事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三方成立“楼组微更新小组”,围绕三个楼栋定位设计特色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38_561.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41_771.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45_447.png

“邻里和睦楼”增设了休息区、照片展示墙、楼组议事厅。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52_363.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55_238.png

“党建聚心楼”打造了红色文化墙,让党员亮身份,发挥带头作用,完善无障碍设施。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558_804.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02_140.png

“民主议事楼”开辟了休息区,设立共享图书角,将客货梯分离。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07_821.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10_673.png

过去楼道事务多由居委会单向推进,居民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现在由“楼组议事会”发动楼内党员成为“宣传员”,挨家挨户走访征集意见,推动居民参与共治,楼组代表统筹各方建议再与居委会进行沟通,形成双向推进合力。为解决老年居民需求,在楼道大厅增设休息区;针对楼道内居民反映的出行不便问题,增设无障碍通道等,真正实现了治理力量从“单一输出”到“多元参与”的质变,居民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13_403.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16_438.png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19_685.png

楼道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踏进修整后的楼道大堂,曾经斑驳的墙面,如今被粉刷的整洁干净;过去堆满杂物的角落,现在摆满了居民们捐赠的绿植;原先黑黢黢的楼道,现如今也变得亮堂。改造后的楼道不仅实现空间焕新,更拉近了邻里关系,居民们对这个大家亲身参与打造出来的“新家”十分满意。面对个别住户楼道内放置垃圾、堆物影响环境的行为,热心居民、楼组长上门耐心劝说、解决问题,避免了邻里冲突矛盾升级。正如居民们说的:“这不是改造,是唤醒——唤醒了我们对家的理解。”

竣工仪式上,居民们自发向居委、业委会、物业赠送锦旗,“为民办事效率高 共建共享暖如春”的赞语成为此次“美丽楼组”建设成果的最佳印证。

 

微信图片_2025-04-24_084622_474.png

 

回看金沙雅苑“美丽楼组”建设历程,从“单打独斗”到“红色纽带”,党组织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串联起治理资源。从“旁观沉默”到“当家做主”,居民不再是政策“接收器”,而是成为楼组建设当家人。从“各司其职”到“握指成拳”,居委、业委会、物业签订“三方权责清单”,明确分工又紧密合作,老旧楼道改造难题的解决成了多方协作的生动展现。从“空白墙面”到“文化赋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楼组空间,文化认同已成为凝聚邻里的“粘合剂”。

金沙雅苑居民区“美丽楼组”建设是居民自治的缩影,第二梯队和居民区“三驾马车”协同共治,老旧的墙面被创意彩绘点亮,邻里关系因共享活动变得融洽,锦旗上的烫金大字映照出民心所向,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正在成为幸福生活的“最美一米”。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