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信息列表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一幅地图、一把钥匙、一张名片,调绘基层治理“三原色”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 长风新村街道

  近年来,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通过一幅“微格分色”地图、一把“美好社区”钥匙、一张“儿童友好”名片,精心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三原色”,为区域发展描绘出美好蓝图。

  一幅“微格分色”数据地图:铺就城市治理“底色”

  资源有限与居民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基层治理普遍面临的难题。街道精心绘制“微格分色”数据地图,让资源配置更科学,精准服务迈出新步伐。

  “微格”划出包干责任田,网格化管理更精细。打破原有居民区业务条线的边界,将辖区内76个居住小区划分为201个微网格,由201名网格员专职包干格内大小事务,确保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环境短板清、居民情况清。

  “分色”分清轻重缓急,精准化服务更高效。在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的基础上,街道通过“颜色+符号”标记,将居民需求分为红、黄、蓝、绿四级服务层级,并对孤老、伤残等特殊人群标记30种符号,编制分级分类“走访指南”,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服务。

  “数智”赋能工作场景,专业化响应更科学。街道依托“社区云”平台,开发“数字居委会微格分色”应用场景,实现一屏掌控辖区情况、实时跟踪走访记录等五大功能。同时,将历史走访案例纳入事件库,总结归纳出典型案例处置方法和事件处置流程手册。即使是新人社工,也能根据手册快速实现“上岗即上手”。

  一把“美好社区”互动钥匙:开启居民自治“亮色”

  如何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街道以党建“公转”带动社区“自转”,在大型人才公租房小区和畅公寓,探索搭建“三驾马车”组织架构,为社区达人赋能,解锁邻里生活幸福密码。

  搭建治理委员会“核心圈”。和畅公寓高学历青年人才众多,但流动性大,邻里交流匮乏。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组建起由“党的工作小组”“双党建指导员”与“治理委员会”构成的治理核心圈。“治理委员会”特设能人星探员、热搜调研员等10类达人角色,面向住户招募,实现从“管理对象”到“治理主体”的转变。

  用好社区项目平台“动力源”。治理委员会精准锚定青年人才兴趣需求,以住户主动提议的青年夜校、非遗传承、宠物友好等特色活动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化运作形式引导更多住户参与,一年来自发组织活动70余场。其中,为解决青年人才安居困扰,治理委员会携手“小胖看房”,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启分享沙龙,吸引近1500人次参与。

  织密社群俱乐部“生态网”。治理委员会通过调研问需、活动策划等,成功孵化宠物养育、亲子交流、运动健身等社群俱乐部。同时,不断挖掘社区人才,目前已招募45名治理委员会委员,建立200余人的第二梯队,实现“从一个人住,到一群人共同生活”的美好社区新图景。

  一张“儿童友好”特色名片:注入儿童成长“暖色”

  自2021年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以来,“儿童友好”已成为长风的一张特色名片。除了在硬件设施上为儿童考量,街道在公共服务、人文关怀等“软件”上也提供支持,吸引年轻家庭扎根,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一米高度,打造儿童友好“硬实力”。将儿童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发挥“半马苏河·长风湾儿童友好特色实践点”辐射作用,因地制宜打造社区宝宝屋、城市阅读新空间、“一米花园”等儿童友好基础设施,全面提高辖区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链接资源,构建儿童友好“生活圈”。主动跨前一步,整合市儿童医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海洋世界等区域内优质资源,创新推出“长风儿童快乐成长护照”,构建“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首批护照发放后,已有近350人次免费游玩长风,100名困难家庭儿童免费享受市儿童医院体检。

  多措并举,营造儿童友好“氛围场”。曹家巷“爱心暑托班”、紫御豪庭“家长学校”等,由街道与社区、居民、共建单位共同助力“社区带娃”多点开花;探索建立街道、居民区两级儿童议事会制度,举办“小小议事厅”等活动,积极引导孩子们参与社区治理;从亲子阅读到非遗文化传承,以多彩活动赋能儿童全面发展。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